現今香港家庭狀況

 

  1. 婚姻概念

婚姻指一種制度或社會規範結叢(Complex),承認一對男女的最親密關係,使彼此在感情上獲得滿足,並且將他們約束於相互的義務與權利體系之中,使家庭生活得以運作。婚姻應是長時間的。(彭懷真,婚姻與家庭)

 

其他有關婚姻的概念

  • 浪漫派 - 強調激烈的感覺,只有這種感覺能令人嚮往天長地久的關係
  • 合約派 - 婚姻中的責任與權利必須由雙方以合約方式訂立才有效,沒有寫明 的,雙方都不須要遵守,沒有所謂的道德責任。
  • 激進派 - 反對傳統的婚姻對女性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提倡無性別的社會,多元婚姻制度

 

  1. 家庭基本概念

家庭是指一群有親屬關係且住在一起的人,而親屬關係包括婚姻、生育和收養。作為自然的單位,家庭是一種生物學群體,透過性別區分、繁殖和親屬關係去界定。作為社會的單位,家庭則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出生、受保護、在經濟上和情感上得到照顧、被社化的地方。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是指居住在獨立地方的父母和其子女;當祖父母和其他親戚也同住時,這可稱為一種延伸家庭(extended family)。(Post, Stephen G, More Lasting Unions: Christianity, the Family, & Society)

 

3.     鬆脫了的香港家庭根基

3.1 以核心家庭為主,家庭支援減弱。約六成半香港的家庭屬於核心家庭,其數目由八一年只有68萬個上升至九六年118萬個,上升超過七成。而且家庭凝聚力弱,相處時間少,衝突多。

 

3.2  結婚率低(1990年47168宗,1999年31287宗)。離婚數字不斷上升,單親家庭數目增加。過去20年離婚數字上升超過5倍,現時每年離婚個案達一萬三千宗以上(1990年5551宗,2001年13488宗)。離婚率達42.2%,每2.3對情侶結婚便有1對以離婚收場。未婚懷孕的數目持續上升(2001年母親的抉擇1412,家計會2563)。單親家庭數目亦相應增加。

 

3.3 已婚婦女就業率上升。雖然過去20年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沒有顯著改變,但已婚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則從八一年40.9%上升至九八年45%。另一方面,家庭亦更多依賴社會服務或家庭傭工,負起照顧幼兒及長者的責任;香港的外籍家庭傭工達十七萬。

 

 

3.4 兒童缺乏愉快的成長環境。兒童成長過程中缺乏適齡玩伴,香港有九成半兒童在被訪時表示自己並不快樂,本地研究則顯示香港學校壓力大、父母工作時間長、父母與子女缺乏溝通了解,間接削弱家庭成員的關係。

 

3.5 長者扶養比率上升。由於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上升,而出生率則不斷下降,統計處估計長者扶養比率將在未來30年間增加一倍,反映香港人及香港的家庭對照顧長者所分擔的責任將會不斷增加。

 

3.6 家庭暴力上升,過去五年內上升一倍(1997年1200宗,2001年2370宗)。家庭暴力、虐兒、虐老、虐待配偶的事件不絕。從警方的資料顯示,平均每日有十宗傷人及嚴重毆打案、每十日有一宗兇殺案與家庭糾紛有關;社會福利署的有關系統則顯示,每日有超過一宗虐兒及三宗家庭暴力個案向其呈報,兩者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至於虐待長者的情況,近期不少團體及媒介亦反映許多令人難以相信的個案。

 

3.7  貧窮情況日益嚴重,直接影響兒童成長及家庭生活。根據社聯「社會發展指數」的數字顯示,整體香港市民中16.3%屬於低收入戶,而兒童及長者的比例則更遠遠超越此數,十五歲以下的兒童有23.1%屬於低收入戶,而長者比例更達到33.7%。另一方面,綜援個案數字在九十年代起即不斷上升,失業個案的升幅尤其突出。

 

3.8 自殺個案數字上升。自殺個案數字在過去幾年輕微上升,由九八年868宗上升至去年915宗,升幅5%。自殺個案中四成為失業者;長者自殺率在世界上一直排行甚高;家庭主婦自殺個案由九八年98宗上升至二零零年157宗;過去三年最少已有九宗牽涉父母及年幼子女的倫常慘劇,造成24人死亡。

 

4.  成因:

4.1 傳統家庭觀念的轉變

傳統女性對家庭觀念較牢固,較接受「從一而終」的觀念,現代人普遍接受同居關係及離婚。

 

4.2 兩性地位的觀念轉變

隨著女性就業率增加,女性在家庭中及社會上的地位近年有上升的趨勢,研究顯示,雙職家庭的婦女較只有丈夫外出工作的家庭更為平等。

 

4.3 兩代家庭觀念的差異

傳統思想認為家庭是最重要的社會制度,家庭的利益等同個人利益。隨著個人主義抬頭,家庭功能減低,大大減低年青一代組織家庭的意慾。

 

4.4 婚姻的穩定性轉變

現代家庭婚外情及離婚的情況較以前普遍,令婚姻的穩定性大大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