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性教育前瞻

 

鄭安然(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

背景

有關香港性教育,可追溯至1986年,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委員會出版的《學校性教育指引》(以下簡稱為《指引》),為全港學校推行性教育訂下原則及推行方式,也提出課程的實際建議。其後在1997年,《指引》經過修訂,加入了不同新題材,包括性傾向、性暴力和淫褻刊物等,亦把對象擴大至學前及高中學生。《指引》長達七十多頁,可謂十分詳細。當中描述性教育是一種「均衡」的性教育,希望教導學生:「對性和性行為的後果有正確全面的認識;探討自己對性的態度,以及對婚姻和家庭的觀念,從而培育出更好的判斷技巧和溝通技巧;培育出一致而積極的價值觀及負責的行為。」(《指引》1.5節)整個理念架構共分八個基本原則、三個領域、四個層面及五個範疇(《指引》2.1節),包括人的成長、健康與行為、人際關係、婚姻與家庭、社會與文化(《指引》3.2節),有本地社會學教授形容這是「十分全面和進步」。[1] 然而,這份指引只具參考性質,學校有很大彈性選擇是否跟隨,也有不少學校完全沒有教授性教育(無論是以獨立科目教授或融入其他學科或活動進行),有些學校會外判給其他機構教授,加上跨學科課程的授課時間限制,指引中期望學生獲得的教育跟現實有很大分別。此文會表達我們對正確性教育的一些初步看法,希望拋磚引玉,引起更多討論。

正確性教育的範圍

我們認同《指引》對性教育的理解,性教育範圍應該很闊,不應只針對性行為本身的「性交教育」,而是全人的生命教育,當中包括整個人的發展成長,例如個人形象、交友、與異性相處等。在個人方面,對自己性別的生理及心理認識、肯定其性別身份、尊重異性、保護自己、個人衛生等(特別是學前學生)、面對青春期生理變化及同輩對自己評頭品足的壓力(小學至初中學生),[2] 拍拖戀愛、喜歡及愛的分別、婚姻的意義、性交的意義(如最親密的全人連結,包括雙方的愛、承諾、人格、身體及生命的每一部份)及後果(性病、生育、避孕方法)、了解男女大不同,例如在社交相處都不同,男生之間「拍膊頭」代表友好,但男生向女生「拍膊頭」可能令女生反感,因此婚姻是表達男女有別最精彩的高峰,不論在相處、計劃事情、照顧子女的不同方法及性的不同表達等,都是互相補足。

正確性教育的原則

我們認為一個正確的性教育應至少包括以下原則:

  1. 性教育應視為全人生命教育,一切以學生福祉為本,當中會包括價值教育,但我們建議教育工作者應以「解釋原因、故事分享及正面鼓勵」作教導方法,而非單純硬性的說教及禁止。[3] 導師可以分享一些科學發現,指出青春期女生的子宮結構還未成熟,因此過早發生性行為會增加性病感染的風險,這樣比單純教導「不准中學生發生性行為」更具說服力,詳情可參本特刊另一文章〈性探索是正面性教育?──讓科學研究告訴你〉(頁43)。除了理性外,也可以分享一些老夫老妻的真人真事,帶出一生一世愛情的美好,跟學生討論這是如何達到。此外,正面比負面的教導更有效,例如可以教導中學生如何在青少年時期專注準備及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待人接物、情緒管理、知識長進等),將來成為一個良好的丈夫或妻子,取代單純禁止中學生談戀愛的命令。

     

  2. 性教育應分齡教導,我們知道好的教育需要「因才施教」,同樣,性教育也應因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而施教,配合他們接納及成熟程度,循序漸進,例如教導學前幼童自我保護及個人衛生,比教導他們避孕方法或年老時的性功能障礙更合適。

     

  3. 性教育應包括貞潔教育。貞潔教育是延遲年青人發生性行為的時間,需要澄清這不是禁慾,也不是性壓抑,而是性節制。我們認為性是人類一個自然慾望,慾望本身是價值中立,是好是壞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它,就像食慾是價值中立一樣,人可以選擇暴飲暴食、偏吃、食無定時或飯後立即躺下睡覺,導致肥胖、營養不良、腸胃病或胃酸倒流,也可以選擇適量進食、均衡飲食及在合適時間進食,就會有健康美好的身體。同樣,錯誤運用性慾會導致個人身心的沉重負擔,正確及在合適時間運用性慾卻會令全人有真正的滿足。我們認為性最理想是在一段有「公開承諾」的關係裡進行,這就是婚姻,正如婚姻有年齡限制,確保人在關係裡成熟處理各事情,特別可能有新生命的出現。而性是跟另一個人最親密的全人連結,當中包括愛、承諾、人格、身體及我們生命的每一部份,因此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一種「更浪漫的愛情」,就是一種「願意為對方節制及放下自己的慾望,直至願意公開承諾愛他/她一生一世」的愛情。此外,貞潔教育的成效也有研究支持。美國在2010年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青少年過早有性生活會導致很多後果,包括性病傳染、個人的心理情緒困擾、學業成就較低、青少年懷孕、增加非婚生育,最後轉移整個社會的沉重負擔。[4] 因此,有研究指出當持守貞潔的青少年人數增加,未婚生育的問題會大幅降低,例如在1991-1995年期間,未婚青少年懷孕的個案便減少了67%。[5] 另外,2010年在一份有權威性的醫學期刊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中,研究報告證實「貞潔教育」能減少三分一可能發生的性行為。研究人員把兩班學生分別接受「貞潔教育」和「綜合性教育」的課程,兩年後將研究對象的性生活狀況作比較,結果發現「貞潔教育」有效延遲了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時間。[6] 一直以來,不同學者及組織都一直調查「貞潔教育」的成效。[7]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是華盛頓一間著名的智庫,他們在2010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對過去22個調查有關「貞潔教育」成效的準確性作出分析,發現其中17個調查報告的結果是明顯可靠,顯示「貞潔教育」能有效地延遲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時間及減低青少年過早的性活動。[8] 在多元社會中,縱然未必每個人都認同「貞潔教育」的理念,我們也尊重不同人的看法,但至少我們倡議「貞潔教育」的原因是基於眾多的研究結果和科學發現。[9] 而且我們認為教育是生命建立,宜審慎和負責任,因此建基於研究及科學事實的性教育比建基於爭議性極大的性解放意識形態,是一個更負責任的性教育方式。

    有人或許說這始終是老師及長輩們的看法,我們應多聆聽年青人自己的想法,美國2012年有一個全國性調查訪問年青人(12至19歲)對「青少年懷孕」的看法,調查發現大部份年青人(87%)一致認為所有學生在中學時都應該接受強烈的貞潔信息,[10] 令人驚訝的是,不少曾經有性行為的學生也支持這種看法,因為美國有大約47%的中學生指出他們曾經有性生活。[11] 另一個發現是,在曾經有性行為的學生中有「後悔」現象,當中七成的女學生及五成半的男學生坦承他們希望等待更長時間才發生性行為。因此提倡「年青人自主」的成年人也應該多聆聽他們的心聲。[12]
  1. 性教育應強調「知道後果的同意」(Informed Consent),在談及性行為時,無論學生最後決定如何,都是他個人的選擇,外人無力阻止,但在教育時我們可以讓他知道他每一個決定可能導致的後果。因此,性教育不應只著重個人是否「自願」,「自願」當然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足條件,至少也要包括對性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有充分掌握,例如意外懷孕、性病及心理影響等,否則「明知而不說」不是負責任的做法。[13] 有人形容強調「後果」的性教育是「恐嚇式性教育」,當然我們也認為教育者不必故意誇大其詞,但我們仍認為需要說出基於事實的後果,若事實本身就是如此嚴重及「恐佈」,而確實有些影響是不能逆轉(如多次墮胎對身體的影響),我們故意不提而令學生最後經歷這些事情,對學生來說不是更「恐佈」嗎?難道當醫生提醒人睡前進食會導致胃酸倒流,是一種「恐嚇式醫學」?

     

  2. 性教育應因時制宜。不同的研究都發現學生在媒體吸收性資訊比其他渠道更多,但媒體卻是片面(如性化現象)甚至錯誤描寫性,但其影響力十分大,性教育就需要作出平衡,補足甚至澄清錯誤的看法。因著中學生拍拖的普及,性教育也應考慮在不鼓勵他們中學拍拖的同時,講解成熟的分手處理及如何面對單身煩惱等。[14]

     

  3. 最好的性教育導師應該是父母。中外文獻都顯示最適當推行性教育的人選是父母。[15] 香港的護苗基金在2012年進行高中學生性知識問卷調查,有75%及67%受訪年青人分別認為母親及父親有責任向子女灌輸性知識,但可惜當問及從哪裡知道有關性行為方面的知識時,只有18%及11%受訪年青人回答是母親及父親,最多是來自互聯網(佔55%)及學校活動/課室(佔54%)。在美國,每一年的全國性研究調查都有一致結果,年青人認為相對朋友、老師及文化等,父母是最能影響他們在性行為方面的決定,而絕大多數(87%)的受訪年青人認為若果與父母在性方面有更坦誠及開放的對話會使年青人較易延遲性行為及避免懷孕。[16] 在具體實踐上,這也是真實的,研究清楚顯示父母的介入對年青人的行為選擇有確實的影響。[17] 例如若父母表達不贊同非婚姻的性行為,這些年青人較他們的同輩較少機會發生性行為。[18] 知道父母不容許性活躍的青少年較少機會變得性活躍。[19] 跟父母討論性話題的年青人傾向延遲性行為及最終有較少性伴侶。[20] 因此,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甚至「專家」都說「年輕人已是成人」,並勸告家長「尊重年輕人的選擇」及「放手,不要責備」,但以上包括香港及美國的研究都指出,年輕人最期望父母教導自己性知識,而且當父母立場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期望時,年輕人會有最好的表現。

結語

性解放倡議者常常強調性歡愉,視性慾為「性需要」,視節制為「性壓抑」,在性教育中只強調「安全性行為」,認為青少年也有「情慾自主權」,但無論從西方國家的經驗、科學對大腦的了解及年青人的心聲,性解放的議程會為社會及個人帶來更多沉重代價,性道德反而有保護的功用。在享樂主義盛行的社會中,大部份人都會用各種方法尋求開心,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是否仍需要教導學生如何享受更多性歡愉?抑或需要教導學生作一個考慮周詳及願意承擔後果的決定?心理學研究指出延後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是一個人步入成熟的指標之一,甚至能預測一個願意延後享樂的人將來會有更好的成就,造福社會,這正是性解放推動者口中的「性壓抑」。我們深信,對年青人及社會最好的教育理念,就是能在一段承諾關係中與另一半享受全人結合的滿足。

注釋

[1] 陳效能,〈香港性教育為何如此“多元化”?〉,《學者文稿》,2014年10月27日 ,http://www.liberalstudies.hk/blog/ls_blog.php?id=2377
[2] 早前有小六女生懷疑因為首次經歷生理周期造成過大壓力,最後墮樓結束生命。
〈疑受青春期困擾 死前刪手機記錄 小六女生離奇墮斃〉,《太陽報》,2014年5月8日。取自:http://the-sun.on.cc/cnt/news/20140508/00405_001.html
[3] 我們不建議的是「單純」硬性說教及禁止,我們仍認為清晰的教導指引是必要的。
[4] Kim & Rector,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bstinence Education: An Updat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er No. 2372, 19 February 2010.
[5] Bridget Maher, “Why Wait: The Benefits of Abstinence Until Marriage”, Family Research Council, 8 January 2007.
[6] John B. Jemmott III, Loretta S. Jemmott, and Geoffrey T. Fong. “Efficacy of a Theory-Based Abstinence-Only Intervention over 24 Months,”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Vol. 164, No. 2 (February 2010), pp. 156-157.
[7] 在年青人持守真愛立約方面,即使不是完全成功,但真愛立約也有效使他們延遲性行為的發生時間。
[8] Kim & Rector,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bstinence Education: An Updat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er No. 2372, 19 February 2010.
[9] 有關科學發現可參本特刊《科學篇》的文章。
[10] B. Albert (2012), “With One Voice: America’s Adults and Teens Sound Off About Teen Pregnancy,” Washington, DDC: National Campaign to Prevent Teen Pregnancy. 參https://thenationalcampaign.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primary-download/wov_2012.pdf
[11]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 United States, 2011”, 參http://www.cdc.gov/mmwr/pdf/ss/ss6104.pdf
[12] B. Albert (2007), “With One Voice: America’s Adults and Teens Sound Off About Teen Pregnanc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ampaign to Prevent Teen Pregnancy. 參https://thenationalcampaign.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primary-download/wov2007_fulltext.pdf
[13] 性解放倡議者往往不會強調性行為帶來的後果,他們認為懷孕及性病已經有方法防止,因此「單純」強調安全性行為才是現今性教育的大方向(如在校園派安全套),但他們忽略了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心理影響及安全套的限制。
[14] 「這些機會不是我的」及「首先,要有個女朋友」等年青人網絡用語反映不少人對單身的焦慮,這現象在情人節及聖誕節等節日特別明顯。
[15] 林孟平、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署(1997),〈中學生性知識、態度、行為研究調查〉。
Kirby, D., Barth, R.P., Leland, N., &Fetro, J. V. (1991), Reducing the risk: Impact of a new curriculum on sexual risk-taking.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 23, 253-263.
Wilkes,J. C. (1970).Sex education – How-to for teachers. Hiltz Publishing Co.
[16] B. Albert (2012), “With One Voice: America’s Adults and Teens Sound Off About Teen Pregnanc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ampaign to Prevent Teen Pregnancy. 參https://thenationalcampaign.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primary-download/wov_2012.pdf
[17] P.S. Karofsky ,L. Zeng ,M.R. Kosorok,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parental communication and initiation of first intercourse by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4, no.3 (1999): 181-189.
D. Resnick, P. S. Bearman, R. W. Blum, et al., “Protecting adolescents from harm.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n Adolescent Healt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78, no. 10 (1997): 823-832.
C. Dilorio, M. Kelley, and M. Hockenberry-Eaton, “Communication about Sexual Issues: Mothers, Fathers, and Friend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4, no.3 (1999): 181-189.
[18] R. P. Lederman, W. Chan, and C. Roberts-Gray, “Sexual Risk Attitudes an Intentions of Youth Aged 12-14 Years: Survey Comparisons of Parent-T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Behavioral Medicine 29, no.4 (2004): 155-163.
[19] P. J. Dittus and J. Jaccard,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Maternal Disapproval of Sex: Relationship to Sexual Outcomes,”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6, no. 4 (2000):268-278.
C. McNeely, M. L. Shew, T. Beuhring, R. Sieving, B. C. Miller, and R. W. Blum, “Mothers’ Influence on the Timing of First Sex among 14- and 15- Year-old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31, no.3 (2002):256-65.
[20] M. D. Resnick, P. S. Bearman, R. W. Blum, et al., “Protecting Adolescents from Harm: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n Adolescent Health,”JAMA 278, no. 10 (1997): 8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