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不分男女作賽好嗎?關於性別身體的內在意義

 

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中國的女運動員比男性更像男性,成為網絡熱話,亦再一次使更多人認真關注禁藥「睪酮」的議題。這些女運動員有否服食睪酮要訴諸藥檢,以及再無檢驗團隊大規模包庇造假的情況。筆者借運動場上的性別熱潮,探討一下到底男性和女性具備甚麼意義。

圖為湖南女子田徑隊在2019年全國田徑冠軍比賽的照片。當中隊員廖孟雪(左二)及童曾歡(右一)被內地網民質疑外表及聲線太像男性。(來源:香港01)

運動世界是男性霸權的溫床

女運動員服食睪酮(男性荷爾蒙)可增加肌肉和骨骼強度,獲得比賽優勢。在許多比賽中,睪酮都列為禁藥。

有些人天生有更高水平的睪酮,例如男人。在舉重、單車、摔角等世界級水平的運動中,那些內心自認為女性的男人,在藥檢指定的一年內,透過藥物壓抑男性荷爾蒙水平就可以合法參加女子組。但一年的壓抑沒有取消他們由小到大天賦的身體優勢。男人可參加女子組,女運動員怨聲載道:世上真的還有女子組嗎?

前者冒險犯禁都要更像男性身體;後者生理男都算作女人,合法及赤裸裸地消滅女性這個概念(female erasure)。
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似乎至少要質疑:運動世界是否男性霸權的溫床?

努力吃禁藥不算努力嗎?為何不屑?

我們又可以從德性倫理的進路思考。

不論是努力地服禁藥,還是努力地扮演異性,人都認為是走捷徑。走捷徑就不配得運動比賽帶給人的獎聲和讚許。為何呢?

因為運動比賽的榮譽,不單來自獲勝的準則,也規範了獲勝的過程。過程是以堅忍的練習、頑強的意志,克服人的弱點和差異(有時甚至包括性別的差異),以致突破自我的那份榮譽。

繞路優勢就削弱了運動所歌頒的榮譽感。於是,人就不屑那些服藥作賽和玩弄性別身份政治的人。

不分男女 是進步還是退步

用資本家的功利目光看,不論在衛浴還是作賽,措施規定不分男女的確節省不少資源。

但長遠來說,無視男女實質差異的剷平主義,說得上是人類進步嗎?還是無視不公的退步?

極其量,資本家會說那進步是環保,用聰明方法省錢了(極致的環保主義者會想,沒有人類才是最進步的)。

如果你繼續認為要在運動賽事中區分男女是有意義的。那麼面對著一個無視男女差異的世界,你需要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認識男女之前的關鍵

運動場上到底是否要區別男女,今天來說,屬於跨性別政治的課題。

若果你的理由只是強調自己作為生理男或女的合法權利,這種保守立場會顯得對跨性別者殘酷,無疑是為跨性別身份政治注入更多「我們又被壓迫了」的情感政治能量。

保守觀點與跨性別觀點某程度上有同一盲點。跨性別要求獲得異性的生活權利(即如女廁屬於跨女),令原本為兩性而設的區別產生模糊。兩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執著維護自己的權益(女廁屬於生理女),同樣未有說明真正構成區隔男女的關鍵。在權益爭奪以外,我們也要認識背後男女之別的關鍵。

在靈魂/身體二元論下產生的跨性別意識

按研究世界觀的大學學者Nancy Pearcey的說法,跨性別主義是「靈魂/身體」二元論的產物。

這個理論回答了「我」是怎樣的。

它認為,肉身不是「我」,是在「我」以外的;靈魂(或內心)才是真正的「我」。這個真我在思想中構成的。身體是次等和沒有內在意義的。

先靈後肉。那麼一個自主的人,就可以將對自己的解釋強加在身體上。換言之,一個解放、自主的男人,可以解釋自己內心為一個女人,又可以解釋自己的身體是錯置、囚禁著靈魂,可被修改(旁人或視之為傷害)。

最在意身體的跨性別主義

在這思想框架下,性別與身體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聯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在社會層面,性別就是演繹出來的,是社會建構出來的。

只是跨性別文化時常與這理論不一致,舉例說:

1. 身體既然無意義,為何要改造身體的形象和表達,以致演繹到自己內心的性別呢?
2. 跨性別的演繹為何仍時常依據男女的兩性刻板印象(sticked to gender stereotype)?跨女吃的為何是男性荷爾蒙,而不是第三性荷爾蒙?

跨性別群體可算是比任何人都更加在意身體的一群,儘管身體是沒有意義的。

假如性別具有意義,那意義是甚麼?

若然「靈魂/身體」的二元論沒有準確地描述世界,那麼反過來問:「身體有內在意義嗎?」這對跨性別的爭論有甚麼貢獻?

身體有內在意義,同樣意味著性別不只是演繹和操演,不只是社會行為;不只是一個人的doing;也可以是一個人的being。

男孩喜歡煮飯仔還是玩車仔,在本體論上都是真正的男性。男人用男性的身體來實踐具備男性獨特氣質的溫柔、捨己、把自己交出來,或任何其他被看為所謂「陰柔」的特質。

陰柔不能使男人成為(being)女人。

同樣,女人不論是舉重還是行貓步,都是真正的女性。她們的身體內在結構,都有盛載生命的潛能。(不育不會使女性身體變成男性或第三性別,正如不舉也不會使男性變成女性或第三性別。任何個體的性功能失調或受損,都沒有改寫人類身體與性別連結的內在意義。)

女性盛載生命的特質,甚至可說是地球上最獨一無二地接近神聖創造者的。

內在意義,同樣意味著男性和女性有著不能互相取代的身體特質。各自的獨特特質在互相需要,「冇你冇我」,互相補足的情況下合作,能夠指向一個目的。

在權益爭奪以外:認清體現男和女的終極目的

承認性別身體的內在意義和目的有助社會重新明白性別,以及重新思考為這性別而設的各種措施(包括區分男女作賽)到底應該存續,還是過時需要廢棄。

男人和女人之別,帶來可以「結合以致生育」的具體目的。這說法很難被否定,因為每個人都不能否定自己是從這個機制得以存在的。沒有人能說:我不是由男人和女人結合而生的。

「結合以致生育」作為性別的內在意義,性別就不能只是外在穿裙、穿褲的行為表現,不再是切了身體器官就換成另一性別,也無法靠符合社會期望就能取得的性別身份。



性別身體不是建構出來的思想,它本身具有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意義,並且具體地體現在這個世界中。我們人類真的有分男和女,這種區別是有目的的,那個目的就是結合以致孕育出你和我。

男和女能夠透過身體、意志和情感的結合,向對方完整地交出自己,並進一步超越兩個人帶出新生命,註定以犧牲的態度,才能好好孕育新生命。

這就是身體性別最重要和最持久的內在意義。這份內在意義是任何一個持保守觀點的人都需要理解,然後複述的;亦是任何一個跨性別政治的支持者要解釋,為何這個內在意義是虛假的。

在衛浴和運動比賽的性別政治爭奪以外,以上就是我們需要思考更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
Pauling J. (2021). What are bodies for? Beyond bathrooms and women’s sports. Public Discours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publicdiscourse.com/2021/06/7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