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通訊】•第十九期

二○一○年五月
  1. 青少年性文化現況──
    從十七歲未婚媽媽棄嬰於垃圾桶談起
  2. 同性戀的迷思︰改變──可能嗎?有害嗎?
  3. 恩典與真理──如何關懷同性戀者?
  4. 家庭與民主 相輔相承
  5. 廢除功能組別與道德保育
  6. 學會消息

I. 青少年性文化現況──
從十七歲未婚媽媽棄嬰於垃圾桶談起

劉志雄 香港性文化學會資深牧職幹事

  4月16日,一名清潔女工在荃灣街邊垃圾桶,發現一名連臍帶男嬰,送院証實死亡。警方接報後,在附近大廈單位,拘捕一名十七歲少女,事主在屋內分娩後, 便把嬰兒棄置於垃圾桶[1]。4月1日,一名十七歲少女,應屆會考生,在家中誕下男嬰,驚惶失措下,用毛巾包好男嬰放入手提袋, 相約男友在元朗見面,但到達後發現男嬰已經窒息死亡[2]

  同一月發生兩件類近案件,讓我們再次注意到香港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問題的嚴重。有關報導,每每把責任歸咎於政府缺乏性教育,但歪曲的價值觀可能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當代的性教育,以為安全性行為便是盡責的表現,結果某些青少年早嘗禁果,著重個人享受而忽略責任及後果。

不安全的「安全性行為」

  「安全性行為」其實不一定安全,學會在去年7月舉辦「『安全性行為』有幾安全?」研習組,由婦產科醫生廖玉娟主講,分析了使用避孕套的限制, 表明婚前守貞才是最安全的做法[3]。另一方面,避孕套也不能完全防止性病,學會在本年1月19日,舉辦「性病無限──癌變已晚」研習組, 講員皮膚及性病科醫生陳錦添分析一些性病的種類,及講解病變情況,指出安全性行為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正確的價值觀更為重要。

回應援交問題

  對性輕率的態度,更見於以錢換性的援交賣淫行為。上年年中,援交少女被殺一案審結,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學會非常關注此事, 在10月22日於報章AM730,刊登「珍惜身體尊嚴 誓向援交說不」呼籲[4],向公眾表達對青少年的關心。 10月31日,與明光社合辦「點止援交咁簡單」講座,出席人數有300人。11月,出版《珍惜生命 拒絕賣身──援交問題知多少!》通識教育資源套,學校及教會反應熱烈, 至今已派出近二千份,現尚有部份存貨,歡迎索取[5]。同時間出版的「你有你態度──點睇援交?」學生版單張, 及「假如我的子女參與援交……」家長版單張,反應更為積極,分別已派出五萬四千多份及三萬三千多份,尚有少數存貨,歡迎致電查詢。因應《援交問題知多少》資源套反應熱烈, 學會在12月15日與禧福協會合作,舉辦「珍愛生命 拒絕賣身──援交問題知多少!」通識教育訓練工作坊,出席人數80人,有不少教師及社工出席。

睇YouTube 反思性文化

  等候真愛,把性留待忠貞守約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安全性行為」。青少年過早有性行為,潛在各種風險:未婚懷孕、墮胎及性病等,造成身心傷害。 近日,國內車模獸獸,遭前男友把性交短片放在網上,引起市民關注;台灣歌手「甜心教主」王心凌,被前男友透露交往時已非處女。這些事情,再次提醒婚前守貞的重要。

  在香港,有一些基督徒藝人,例如高皓正、GEM鄧紫祺及鄭秀文等,透過歌曲及分享,表達對持守貞潔、等待愛情的重視。這個現象令人鼓舞,而透過他們的信息, 對青少年有正面作用。有見及此,學會嘗試「睇YouTube•反思性文化」,以青少年為對象,希望以短片,附加文字解說,讓青少年反思性文化。第一次「睇YouTube•反思性文化」, 以高皓正夫婦見証為題[6],反應良好,甚至有台灣機構要求轉載。學會希望這個嘗試,能有效接觸青少年,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理大專上學院性別文化嘉年華──青年工作的新挑戰

  此外,專上學院是另一個性文化戰場,2007年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後,專上學院公開談性的情況,似乎越來越普遍。今年3月,理大專上學院(HKCC), 有學生團體舉辦「性別文化嘉年華」,講座內容包括SM(性虐待)、男妓及娼妓親身講解調情技巧,及後還在校園播放三級電影。這次活動,一度引起校方關注介入,引起校園熱烈討論。

  本人代表學會出席性別文化嘉年華最後一晚的討論會:「引神入性」,內容討論包括聖經對性的立場,及社會上一些性的議題,例如娼妓問題。 席間,有講者試圖反對聖經對性有主流的看法,並提出「另類解經」,令人產生疑惑,討論會後有不少同學表示反對該位講者的說法。可見,嚴謹的解經對當代討論性的議題,有非常迫切需要。

娼妓問題的爭議

  娼妓問題是當晚另一個討論焦點,有嘉賓來自向男妓互助網絡,間接鼓勵同學可考慮從事賣淫,以償還學生資助貨款!其他台下發言的同學,也有一些人表示賣淫是工作一種,與其他工作沒有分別。及後,更有同學分享,原來有去男妓互助網絡做實習(intern),情況令人憂慮。

  4月份,另一間大專院校嶺南大學,也有一個有關娼妓問題的論壇:「性訴──性工作者權益惹爭論,前路茫茫如何尋出路?」,本人代表學會出席,同場還有明光社同工、大學助理教授、關注「妓權」的團體及一名娼妓。

  當日討論其中有兩個主要焦點:1.娼妓合法化、2.娼妓去污名化。對於前者,現為娼妓的女士現身說法,表示娼妓為「工作」,並以此為榮;另外有論者則暗示娼妓合法化才能保障娼妓真正權益。對於後者,大學助理教授表示稱娼妓為「性工作者」,這個去污名化的做法,正是改變社會觀感的一個行動。

  本人則表示,娼妓是社會備受剝削的一群,政府應該提供更多資源,協助她們尋找工作,同時政府也應檢討社會為何有人從事賣淫的問題根源。本人指出,現時香港有關娼妓的法例,是對娼妓非刑事化,但同時限制賣淫活動的擴張:既接受社會存在娼妓的現實,但卻防止它的擴張,保障社會公眾的利益。本人也引用澳洲的經驗,說明娼妓合法化,不但達不到原來期望,反而容讓賣淫活動擴張,造成更多嚴重社會問題。

  對於娼妓問題,學會一向明確表明,娼妓這個群體備受剝削,必須關心及幫助她們的需要。不過,娼妓合法化非但不能解決問題,社會更須附上嚴重代價; 而去污名化則製造錯誤價值觀,誤導人們以為賣淫不過是「工作」的一種,有援交少女正是受此影響,認為以性換錢不過是工作而已。為此,學會曾舉辦「娼妓、『性工作』與現代社會」系列研習組[7],有關資料可供各界參考。

  從這些事情來看,現今基督徒處身校園,面對的挑戰無比嚴峻:一方面要明白及持守聖經真理的教導,並有嚴謹的釋經作為支持;同時也要認識有關性議題,能夠以理性對話的方式,表達立場及進行溝通。教會也要多加關注現今大專生在校園的處境,以真理裝備信徒,鼓勵他們為所信而有智慧地發表聲音。

家庭價值及性文化出版計劃

  綜合以上種種事情,可見性解放思潮對華人世界的衝擊,是前所未見的嚴峻。

  作為基督徒,我們深信聖經啟示的婚姻制度,並在婚姻裡的性關係,是神創造的心意,也是健康社會的基石。我們有責任在這個世代維護家庭制度及健康的性文化,也有必要向公眾社會傳揚有關道德價值。

  在公共社會傳揚家庭價值及健康性文化,所持論述除了基於聖經教導外,也必須有相關學術研究為理論基礎。故此,出版有份量的著作(外國翻譯及本地著作),是華人教會當下要務。若能為華人教會提供有關學術研究的資源,對有志於回應當代挑戰的人士,必有適切幫助及貢獻。

  故此,學會在未來三年,會推行「家庭價值及性文化出版計劃」,我們期望在本年內籌集五十萬為啟動費,然後進行一系列出版及宣傳推動工作,守望華人世界的家庭價值及健康性文化,期待各位能在禱告及各方面給予支持!

  我們香港性文化學會,只是一個小小的機構,要負責這麼多的事工,實不容易,在人力物力各方面皆有莫大需要,懇請弟兄姊妹多為我們祈禱,與我們同行,一起為完成上帝的託負而努力!

===============================================================

[1] 2010年04月17日 蘋果 連臍帶 BB棄街頭 警犬覓血路破案 17歲媽媽涉殺嬰被拘捕

[2] 2010年04月02日 藏在手提袋初生嬰窒息死 家中分娩攜兒往見男友出事 女生涉殺嬰被捕

[3] 歡迎下載筆記http://www.scs.org.hk/groups/090714_notes1.pdf; http://www.scs.org.hk/groups/090714_notes2.pdf

[4] 「珍惜身體尊嚴 誓向援交說不」呼籲http://www.scs.org.hk/downloads/091022adnews.pdf

[5] 下載索取表格 http://www.scs.org.hk/downloads/0910_form.doc

[6] 由「不要驚動愛情」到「愛情開花結果」──祝福高皓正夫婦http://www.scs.org.hk/u_story/index.php

[7] 歡迎下載筆記http://www.scs.org.hk/groups/080908_thesis.pdf; http://www.scs.org.hk/groups/081110_notes.pdf; http://www.scs.org.hk/groups/090112_notes.pdf




II. 「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一)
《同性戀的迷思︰改變──可能嗎?有害嗎?》

帥舜欣 香港性文化學會研究助理(記錄)

  香港性文化學會與新造的人協會,於本年三月至七月合辦「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第一次講題為《同性戀的迷思︰改變──可能嗎?有害嗎?》, 是次講座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由康貴華醫生主講,分析現今社會對同性戀的迷思,以當代心理學及精神病學的角度,對同性戀議題的研究作出介紹及分析。 第二部份則由鍾錦輝先生以同性戀者過來人身份,分享輔導經驗。

  康醫生一開始指出,正確認識同性戀議題,才可以幫助同性戀者,及避免對同性戀者造成歧視。社會群眾、醫生、甚至同性戀者本身都對同性戀存著一些錯誤觀念。 其中對同性戀的兩個最大迷思,就是「同性戀是天生,正常和不能改變」,以及「企圖改變性傾向會令同性戀者產生更強的自我憎恨,抑鬱,甚至自殺」。

  康醫生綜合近代有關同性戀研究所得的結論,指同性戀傾向是由多種基因加上環境因素互動造成,若單單強調先天或後天因素,都是誤導的。 例如,近期美國科學家證實並無一種「男同性戀基因」(Mustanki et al., 2005),另外,最新在芬蘭進行的大型孿生子研究顯示, 引致同性戀傾向的後天環境因素甚至遠遠比先天遺傳因素更重要(Santtila et al,2008)。

  先天因素(例如孩童的性情)與家庭成長、父母、兄弟姊妹、朋輩、社會等因素複雜互動。後天因素中,早年性侵犯和同性間的性經驗都是影響深刻的, 其他還有不健全的父母子女關係、童年及青少年期同儕的拒絕或傷害、因異性戀引致嚴重的情感傷害及性別身分和角色混淆。

  性傾向是性格的一個中心、重要部份,由先天和後天因素互相影響形成。由於性傾向並不全然天生,「性傾向不能改變」的立論也不成立。

  關於性傾向可否改變,鍾錦輝先生分享過來人經歷。他引述聖經 腓立比書3:7-8,並覺得自己的經歷中,最特別是神的作為,真正經歷神的不離不棄。 他分享更新改變的歷程,從被「同性吸引佔據」到「積極成長」;從「性沈溺」到「自由」;從「憂鬱」到「快樂」;以及從「自我中心」到「關心他人」。

  他強調,「行為」是可以改到90%,但不敢保證性傾向核心的部份的改變是100%,因為人總會遇見試探,例如仍然會夢到同性的身體而有生理反應,但最重要是, 同性戀情慾沒有佔據整個人的生命,迫你做一些不願意的事,這就是「自由」。

  康醫生指,所謂「改變」是整個人成長的改變,不只是性傾向。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自11-14歲開始形成,14-20歲性傾向漸漸確立。 心理學家發現,在青少年中期有短暫的同性吸引或同性性經驗,並不一定演變成長期的同性戀傾向(Remafedi, et al., 1992),因此, 要提醒青少年不要過早為自己的性傾向定型或標籤別人為同性戀者。

  20歲過後,性傾向仍可改變,也有30多歲才改變性傾向的例子。普遍個案是,從異性戀傾向 變同性戀不需別人幫助,但從同性戀傾向變異性戀卻困難重重, 需要輔導、個人的決心、堅持和別人的協助才能改變。

  對於另一大迷思──「企圖改變性傾向會令同性戀者產生更強的自我憎恨,抑鬱,甚至自殺」,同性戀社運聲稱美國心理學會(APA)指「性傾向轉變治療」 (Re-orientation Therapy)一定有害,康醫生澄清,其實APA是指不一定有害,康醫生指出,世上沒有百份百完全無害的治療。 Spitzer(2003)的研究更指,沒有證據顯示研究中的參加治療者受到傷害,相反,除了性傾向的改變,治療更帶來其他的幫助,例如抑鬱比例減少。

  康醫生認為,輔導人員必須尊重正面對掙扎的同性戀者的選擇權利和自決,若禁止尋求改變人士接受治療,並不合符專業守則。在尋求改變的同性戀者中, 家庭或社會壓力並不是主要的改變動力,根據Spitzer(2003),最主要的原因是,同性戀生活本身並不滿足人心靈上的情緒需要,或是同性戀傾向與信仰有衝突。 幫助不接受自己性傾向的人士有兩種方向,一種是「幫助接受」同性戀傾向(Gay-affirmative approach),另一種則是「幫助改變」同性戀傾向(Reparative Therapy), 兩種方向皆有成功及失敗例子。

  時至今日,APA強調必須尊重案主的自我決定權[8]。我們應尊重案主自己的決定改變同性戀傾向與否,而不應受某些意識形態主導的機構所影響。

(本文未經講者過目。)

===============================================================

[8] APA's New Pamphlet on Homosexuality includes this key statement: "Mental health organizations call on their members to respect a person's [client's]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III.「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二)
《恩典與真理──如何關懷同性戀者?》

帥舜欣 香港性文化學會研究助理(記錄)

  香港性文化學會與新造的人協會合辦的「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第二次講題為「恩典與真理──如何關懷同性戀者?」。是次研習組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由新造的人協會董事陳家良牧師主講,關於《聖經》就同性戀的教導。第二部份由新造的人協會事工主任鍾錦輝先生主講,分享關愛同性戀者的原則和技巧。

真理

  陳家良牧師指出,近年來常聽到輿論聲音指教會不應歧視同性戀者,甚至連教會中的會友,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覺得同性戀沒甚麼大問題,《聖經》並不大反對同性戀,甚至見到有教會按立同性戀背景的主教/牧師。陳牧師開門見山指出,《聖經》對同性戀議題的教導是清晰的──同性性行為是罪。他引述舊約和新約中直接與同性戀有關的經文,例如利未記18:22、20:13;提摩太前書1:9-10、哥林多前書6:9-11、羅馬書1:18-32等。就羅馬書1:18-32,陳牧師指拜偶像和同性性行為同樣是罪。

  陳牧師總括經文,指出(1)同性性行為是違反律法的、是嚴重的死罪;(2)同性性行為否定了神對男女關係的創造,因此是對人倫關係顛覆的罪;(3)同性性行為是應該停止及可以停止的。

  陳牧師反駁妨間一些評論,指出保羅的經文是建基於利未記,針對同性性行為本身,而不是是異教崇拜的廟妓或拜偶象。另外,保羅是泛指所有進行同性性行為,包括兩情相悅的同性性行為。陳牧師也回應有指同性戀者的「自然」性行為是同性性行為,指逆性、違反自然不是指「先天」與「後天」,而是指創造秩序的問題,同性戀違反了創造的秩序。《聖經》對同性戀的教導並不過時,新、舊約都一致教導同性戀是罪,《聖經》反對同性戀的立場沒有另外一個觀點。

  陳牧師指出,上述經文只是「真理」的一面,並不代表要歧視、驅逐同性戀者出教會。「性傾向」本身不算是罪。聖經反對的是同性性行為,「性傾向」是一個人對性的反應,並不是個人的選擇。「同性戀傾向」是心性發展的一種偏差,「同性戀傾向」、沒有性行為的同性戀、同性性幻想等都是罪入了世界的結果,就像「……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太5:28) 「傾向」本身不是罪,因不是人所能控制,關鍵在於人有無縱容自己的情慾幻想,就像異性戀犯姦淫的概念。

恩典

  鍾錦輝講述真理與關愛,帶出「反罪不反人。不是反同性戀者,只反縱慾」的原則。他指出新造的人協會作為一個基督教組織,不是要歧視同性戀者,而是服侍他們,花時間與他們同行。關愛若沒有真理,就會失去方向,所以協會強調的是自我控制慾望,避免濫交生活。新造的人機構希望讓他們知道救恩是出路,透過認罪、寬恕去追求生命的更新。

  根據過往經驗,更新有三個決定性條件︰一. 當事人憑信心作決定,想去改變自己;二. 在神恩典中轉化,因為成長過程很漫長;三. 真理關愛群體。因為同性戀傾向是一個心性發展,受很多環境因素互動影響之下形成,經驗中見到很多同性戀者經歷過一些負面的後天環境因素,他們需要在健康的環境中,學習建立自己、分享和建立健康友誼。

  鍾錦輝分享自己的經歷(改變的五大果子),第一,性傾向改變並不單止喜歡異性,而是克服同性吸引,不容這種慾望佔據。第二,肯認罪悔改的改變,第三,自我形象的重建;第四,建立基督化的家庭,過合神心意的婚姻生活。第五,關係的重建,原來過去傷害過自己的人。改變歷程花上很多年時間。

  此外,鍾錦輝指出,要與同性戀者同行,先要處理自己心中對同性戀的誤解及投射,例如當首次聽到有人分享自己是同性戀者時,不應即時覺得對方是濫交、變態。鍾錦輝分享了一些心法,例如耐心聆聽、保持健康界線、糾正他們思想上的錯誤等。對於異性的助人者,更要有高度的自覺,保持界線,小心迷茫、情陷或自欺。

  鍾錦輝主張不要與同性戀者爭辯,例如罪與非罪、能變與不變、願改與不改,因為雖然雙方立場不同,仍然可以關心和做朋友。另外,從家庭的角度,若一個人因為同性戀而抽離家庭,是很可惜的。作為輔導者,可嘗試關心同性戀案主與家人的關係,同時亦要關心其家人,鼓勵他們放下內疚,停止互相指責,耐心等待,及切勿以同性戀作笑話。

(本文未經講者過目。)




IV. 家庭與民主 相輔相承


  香港性文化學會一路以來奉行尊重生命、愛護家庭、支持民主、維護基本人權的路線,認為推動家庭價值與民主社會不相違背,甚至是相輔相承。所以,我們希望在關心性文化及家庭價值的同時,可以在合適的情況,清晰表達對民主的支持。

  此外,由於性革命及同性戀運動,近年有騎劫民主論述的趨勢,認為如果香港要有民主、人權,就一定要支持性革命,如同性戀運動及娼妓合法化等,否則就是反民主、反人權。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危險的趨勢,如果維護家庭價值的團體,在合適的機會,不清晰表達支持民主的立場,就更容易被人標籤為反對民主、反對人權,也不利在公共空間推廣家庭價值。

  所以,在以上的考慮下,我們支持由廿四位包括本地教會領袖、神學院院長及基督徒學者發起的「基督徒關注普選聯署」,並擔任秘書處,支援有關行政工作,希望令公眾知道推動家庭價值的同時,也支持民主建設。是次聯署的反應良好,有超過四百個個人及團體聯署,並在2月19日政制發展諮詢完結前在明報刊登。在有關聯署之後,有部份發起人想繼續推動教會及信徒關心民主,因此成立了「基督徒民主教室」,以推動更多的民主教育,而性文化學會暫時擔任秘書處的角色。

  我們協助是次聯署的同時,也不會延誤對性文化及同性戀運動的關注。由今年三月起至七月,我們已安排一系列,共有五次有關同性戀議題的研習組聚會。在今年下半年,我們亦會推出有關墮胎與生育的研習組聚會。而本會與明光社,亦已計劃在下半年再次合辦「性神學證書課程2010」。

  最後,在一月初,雖然立法會否決成立小組,討論有關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事宜,但我們仍會繼續維持向政府及立法會議員表達對立法感動憂慮的意見。在三月初,我們與其他關注同性戀運動的團體及教會,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開會,就本地學校推動同性戀教育、及向公眾推廣「性傾向及性別認同平等機會」的工作,表達意見。




V. 《廢除功能組別與道德保育》

(明報 A29 觀點)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關啟文 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香港性文化學會主席
麥沛泉 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主任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512/4/hyqm.html

  近年就著涉及道德的社會政策有不少激烈爭議,如賭波合法化、性傾向歧視立法和家暴條例修訂,關心道德的社會人士在這些爭論中積極介入,可稱他們為「道德保育」人士。(「道德塔利班」的標籤並不恰當,且有侮辱之嫌。)

  政府最近有關2012年選舉的方案,沒有回應民間強烈要求廢除功能組別的訴求,令人非常遺憾。本文指出從道德保育角度也有理由贊成廢除功能組別。

賭波合法化為例

  有關廢除功能組別的討論對於道德議題少有討論。2003年政府為增加收入,不顧賭風加劇而將賭波合化法。當時數十個社福界、教育界、家長界及基督教團體,均表示強烈反對, 認為賭波合化法會助長賭風,容易令學生染上賭博惡習。最後賭波合化法在30票贊成下通過——22票屬功能組別。賭波合法化在功能組別護航下通過,令受賭博禍害的市民大幅增加。監察賭風聯盟在2004年發現,賭波合法化後中學生賭波人數增加了五成。

  提供戒賭服務的明愛展晴中心發現,參與賭博的市民大多為基層,近八成月入低於1.5萬元,其中低過1萬元的有五成,難怪有人說合法賭博等於開徵「窮人稅」!明愛今年初也發現, 25歲以下的賭波賭徒超過一成,是其他類型賭徒的5倍。七成受訪者20歲前已開始賭博,反映大部分人求學時便開始賭錢。近兩成半人因賭波欠債10至20萬元, 超過三成半人更欠債達20至60萬元或以上。據政府調查,香港約有11萬病態賭徒,以及16萬問題賭徒。以一個賭徒影響4位親友而言,超過百萬港人受賭博問題影響,如問題賭徒的配偶承受巨大壓力,有一成曾有自殺念頭及要定期看精神科醫生。

  地區直選的議員需要向市民問責,功能組別的議員卻非由一般市民選出,較多照顧業界及政府利益,也較傾向支持文化保育人士詬病的中環價值,以及經濟發展至上的思想,往往認為社會道德不值一哂,這點道德保育人士不得不察。

  道德保育和文化 / 環境保育同樣重要,經濟掛帥主義破壞道德生態,不單不利社會健全發展和青少年成長,也有違社會公義,就如為了庫房收入把賭波合法化,令本已弱勢的低下層加倍受害。

廢除功能組別的信仰原因

  道德保育人士中有不少宗教人士,基於信仰對人平等尊嚴的肯定,和對人性墮落容易導致的權力腐敗,亦應對功能組別制度有嚴重的質疑。筆者和400多個基督徒團體及個人在2月19日的《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已清晰表達這立場。

  道德保育人士或在政治立場上不盡相同,但道德保育不等同「保皇」。道德保育人士主要關心政府政策對道德的影響,不會為反對而反對,也毋須為政府護航。如家暴條例修訂,道德保育人士不反對修例以保障同性同居者,但認為要正名,甚或再進一步擴大保護範圍。這立場是反政府的(反而同運和部分民主派大力支持政府),在賭波合法化和性傾向歧視立法上,道德保育團體都是反政府的,這是「保皇」嗎?

  我們認為道德保育人士同樣需要爭取廢除功能組別,努力為我們下一代建立民主政制,使政府更積極聽取民意,這與保衛良好社會風氣並行不悖。




VI. 學會消息




VII. 邀請主領聚會名單 2010年1月至4月(排名以筆劃序)





VIII. 財政報告•2010年1月至4月份


支出HK$ 收入HK$
同工薪津、強積金及車資210,878.13 奉獻279,919.00
租用辦公室費用36,063.90 講座及活動3,260.00
電費、電訊費3,201.00 銷售10,074.00
行政費(銀行、網頁、核數及辦公室)5,815.00 其他1.69
購入銷售書籍13,553.61     
印刷及影印2,064.96     
器材、物資及書刊13,222.89     
郵費及文具2,221.80     
活動(研習組、研討會、講座及課程)7,224.00     
研究工作(公共哲學、色情文化)1,561.00     
同工課程及進修3,100.00     
外地出差3,564.00     
對同類型事工奉獻支援3,000.00     
醫療津貼及保險6,787.44     
雜項1,027.60     
總支出313,285.33 總收入293,254.69
     不敷(20,030.64)



我們是很需要您的支持!請即〈下載及填妥回應表
寄回 九龍長沙灣道21-25號長豐商業大廈2樓206室
或 傳真至3105-9656
支持香港性文化學會的事工!謝謝!